第五百一十三章 通风报信(第1/3页)
作品:《大晋太宰》反正西河上党都是五部匈奴的聚集区,打烂了司马季也不心疼,拓跋氏想怎么打就怎么打,结仇也没问题,要是胡人之间和睦无比,头疼的就是他这个燕王了。
“把吊起来的尸体收起来,没死的给口饭,让他们回去给司马颙报信,敢打本王大军的主意,真当武卫是吃干饭的?”路过一条主街的时候,将近二十个被吊起来的细作还在随风摇摆,不少人眼看着就是失去生命体征的尸体,当然也不能排除有生命力顽强的吊了几天还没死。
这些细作被发现的原因其实很简单,燕王是一个很爱搞形式主义的人。会在一些地方故意弄的和其他晋军不一样,比如传统上各级官吏的都是方形章,他非要弄出来一个圆头章以示区别。司马季在幽州军弄出来各种各样的条例,有用的没用的都往上放,并不完全是为了装逼,就是在制造这种区别,让渗透的细作不适应。
这些被抓住的细作甚至都知道幽州大军是用圆头章,但一些细节外人是不知道的。比如这种圆头章怎么使用,如果在类似机关、国企待过的人就知道,盖章讲就的是骑年盖月,必须盖在日期的一行。
司马季在看幽州刺史部的奏疏当中,忽然发现晋朝似乎还没有形成这种传统,便故意在幽州军的行文里面加上这一条,这些细作并不知道这种讲究,进来之后全部被抓获。
再说了,光在头发上这些细作就和幽州士卒不一样,别忘了幽州士卒是剪发的,他们没有选择,连燕王都是短发。司马季这种我可以和别人不一样,但别人必须和我一样的态度,也蔓延到了幽州士卒身上,这些剪发的细作剪过头了,和幽州士卒的头发长度不一样。
就如同绵羊群里面混进了山羊,不知道的人感觉差不多,天天在里面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来区别。
“臣下还是心中有些疑虑,不知道拓跋氏的兵马到底如何。拓跋氏一下借来了这么多兵马,似乎太顺利了。”江统和司马季一起出现在平城城外,听探马回报,拓跋氏的大军已经过了雁门郡的关隘,正在朝着平城进发。
“你不懂,拓跋氏和其他三部鲜卑有些不同,拓跋氏的占地很大,部众很多,拓跋氏只是其中最大的势力,还有很多小部在其中,本王夫人的兄长和伯父,未尝没有借刀杀人的意思,别以为借刀杀人只有中原人用。”司马季倒是很轻松的开口道,“拓跋氏人口地盘都是段氏鲜卑数倍,但每每冲突的时候都是挨揍,和这种缺乏凝聚力有关。”
按照后世历史书上的总结,就是缺乏中央集权的意识。段氏、宇文氏和慕容氏的部众成分比拓跋氏要单一的多,召之即来挥之即去,拓跋氏至少目前还做不到这一点。这就和拓跋氏部众太杂有关,司马季一直就怀疑匈奴根本没有西迁过,大多数的部众肯定还留在草原,只不过被鲜卑兼并了。
拓跋氏内部部众来源驳杂,要是能理顺内部,迟早会超过其他三部。后来的历史也证明了这点,所谓的五胡无非就是两个体系,一个是匈奴集团,一个是鲜卑集团,剩下的只是
最新历史小说: 奇妙空间:我给古代空投外卖、 千年大秦:西汉末年开始的帝国、 大秦:始皇被我怼得心服口服、 小小假太监、 综武:敢问庆帝,我何错之有?、 红楼:我是贾琏、 三国从海岛屯田开始、 风雪持刀人、 大唐,我刚穿越,竟给我发媳妇、 三国:我不是曹睿、 嘉靖承明、 亮剑:我有杀敌积分兑换系统、 逍遥老地主,开局科举揭皇榜!、 红楼:捡到一只林黛玉、 家父李世民,请陛下称太子、 三国,我真不是上将!、 大唐:长生千年,被小兕子曝光、 诡异药剂师:我的病人皆为恐怖、 魂穿史文恭,开局不去曾头市、 慢着,请别叫我昭烈帝、